青藏高原三维变形运动学的时段划分和新构造分区

被引:101
作者
马宗晋
张家声
汪一鹏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变形运动学; 位移速率; 新构造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青藏高原形成至今经历了4个互有叠接的构造期。α期以南北缩短和向北推移为主,主要发生在45~35 Ma期间,β期表现为长周期缓慢隆升,在35~5.3 Ma期间占主导地位;γ期为短周期快速隆升阶段,自5.3Ma开始,3.0 Ma以后逐渐达到高峰;δ期以东西向伸展变形为特征,3.0 Ma以前出现在喜马拉雅地区,3.0 Ma以后遍及整个高原.第四纪以后表现为占主导地位的变形运动形式。根据γ期和δ期构造变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把青藏高原划分为西藏、羌塘和柴达木3个构造域。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2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造山后伸展构造研究的最新进展 [J].
张家声 .
地学前缘, 1995, (01) :67-84
[2]   青藏北部新生代钾质火山岩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邓万明 .
岩石学报, 1993, (04) :379-387
[3]  
A review on the lithospheric structure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constraints for dynamics.[J].Rongsheng Zeng;Zhifeng Ding;Qingju Wu.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PAGEOPH.1995, 3
[4]  
昌马活动断裂带.[M].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编;.地震出版社.1992,
[5]  
西藏地热.[M].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著;.科学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