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3
作者
张琳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人均粮食占有量; 时空变化; 驱动力; TFPW-MK检验法; STIRPAT模型; PLS; 中国;
D O I
10.16768/j.issn.1004-874x.2012.24.001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被我国各界所关注,人均粮食占有量是粮食安全度的重要体现。为了明确我国粮食安全状况,根据1997—2010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及引起其变化的各类驱动力数据,利用TFPW-MK趋势检验法和基于PLS的STIRPAT模型,定量研究了近14年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各驱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看,1997—2003年人均粮食占有量波动减少,2003—2010年人均粮食占有量逐年增长,整体呈增加趋势;从空间尺度看,61%的地区近14年人均粮食占有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内蒙古趋势斜率最大,河北趋势斜率最小。39%的地区近14年人均粮食占有量呈下降趋势,其中上海趋势斜率绝对值最大,四川趋势斜率绝对值最小;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的负驱动力中一产就业人员影响最大,正驱动力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影响最大。我国粮食安全整体呈良性发展态势。
引用
收藏
页码:205 / 209+213 +2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