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与洛阳都城水旱灾害对比研究

被引:7
作者
殷淑燕
黄春长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唐代; 长安与洛阳; 水旱灾害;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8.11.005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本文根据翔实的史实资料,对唐代都城长安与陪都洛阳水旱灾害的发生频率进行了统计,并从气候因素、地理位置及地形水系、都城建设等方面对唐代长安与洛阳地区水旱灾害频率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气候方面来看,在唐代,不论是长安,还是洛阳,都表现出水灾发生频率中间多、两头少;旱灾发生频率两头多、中间少的特征。说明唐代中期气候更为湿润,唐前期与后期气候则相对偏干。从地理位置与地形、水系的关系方面来看,正是由于地理位置及地形与水系特点,导致了唐代长安地区的水旱灾害以旱灾为主,而洛阳地区以水灾为主。因此,在气候较为湿润的唐代,洛阳比长安更易受到洪水的侵袭,且水灾危害程度远超过长安地区。此外,都城建设也与水旱灾害的发生频率有一定关系。作为都城或陪都,大量的宫殿建设及人口增长,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使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大。因此,从整个唐代发生的水旱灾害总量来看,长安地区的灾害频率比洛阳地区要高得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唐代都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3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