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论儒家仁爱精神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被引:2
作者:
陈太彬
杨雪英
机构:
[1] 淮海工学院党委宣传部
来源:
关键词:
仁爱;
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
道德建设;
安乐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大学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要充分利用儒家"仁爱"精神特有的精神价值和生命力来影响、教育当代大学生,以塑造其高昂的人生格调,培养其有为的人格精神。公民道德是以法治为基础的国民道德,其精神实质是在确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倡导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民对于职业劳动双重属性的自觉把握,要求实现自为的存在与为他的存在相统一。三个文明同时抓,是保证公民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实施安乐死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助于尊重患者的生命权利,维护死者家属的利益,有利于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医生职业责任感的增强。其在一定限度的存在对社会、患者本人及家属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48 / 451+460
+460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