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客间性到主体间性:权力监督的思维转向

被引:7
作者
吴永生
机构
[1] 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权力监督; 主客间性; 主体间性; 权力功能; 权力属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9 [监察、监督];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日益普遍的权力监督既体现和巩固了国家和社会的分化,推动着权力运行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又加快了监督主客体的分化。但是,监督主客体的分化并未显著提高双方的公民素质,持续提升权力运行的规范性,却面临着监督主体的主体意识膨胀、监督客体的主体潜能湮没、权力的功能和属性隐匿不彰的困境。因此,立足发展和规范的视角,权力监督不应仅满足于监督主客体的分化,而应运用哲学思维,将双方关系从主客间性提升至主体间性,以凸显监督主体的责任意识和行为理性,强化监督客体的权利意识和职业担当,进而激发双方的公共精神,实现其良性互动和动态平衡,保障权力监督和权力运行的规范性,发挥权力的双重功能和基本属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 [J].
郭湛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 (03) :32-38
[2]   主体间关系论纲 [J].
杨国荣 .
学术月刊, 1995, (11) :3-8
[3]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M].(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甘阳等译;.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
[4]  
海德格尔选集.[M].(德)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
[5]  
小逻辑.[M].(德)黑格尔(G.W.F.Hegel)著;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