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红壤不同人工林型下土壤微生物类群和酶活性特性

被引:8
作者
郑诗樟
吴蔚东
何圆球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2] 海南大学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江西南昌 
[4] 海南海口 
[5] 江苏南京 
关键词
丘陵红壤; 不同林型;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D O I
10.16259/j.cnki.36-1342/s.2004.04.001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的优化农业生态模式的长期定位试验地里,取5块不同林型样地,测定土壤的微生物状况和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林型下土壤剖面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总数与对照相比,均有很大程度的增加,以针阔混交林增加最多,自然恢复地增加最少;在剖面分布上,有明显的层次差异,即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少。土壤的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自然恢复地>疏草荒地(对照),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7 +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土壤磷酸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探讨 [J].
赵兰坡 ;
姜岩 .
土壤通报, 1986, (03) :138-141
[2]  
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手册.[M].许光辉;郑洪元 主编.农业出版社.1986,
[3]  
土壤微生物研究法.[M].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生物室 编著.科学出版社.1985,
[4]  
土壤理化分析.[M].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