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亳州秋季长连阴雨天气主要成因及其预报

被引:2
作者
马魁侠 [1 ]
董凌 [2 ]
陈新治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2] 安徽省亳州市气象局
关键词
异常; 秋季连阴雨; 成因分析; 预报;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7.07.080
中图分类号
P457 [主要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预报];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安徽亳州地区2005年9月14~10月7日秋季长连阴雨天气过程期间的500 hPa和地面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西风带低槽活动频繁、副高位置适中稳定使得冷、暖气流持续交汇于黄淮地区是造成秋季连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038 / 204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2003年淮河多雨期西太平洋副高活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金荣花 ;
矫梅燕 ;
徐晶 ;
秦华锋 .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1) :60-66
[2]   西北涡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J].
王丛梅 ;
丁治英 ;
张金艳 .
气象, 2005, (11) :29-34
[3]   一次热带风暴外围特大暴雨分析 [J].
郑峰 .
气象, 2005, (04) :77-80
[4]   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 [J].
郑媛媛 ;
俞小鼎 ;
方翀 ;
鲍文中 ;
谢亦峰 ;
周昆 ;
陆大春 ;
刘勇 .
气象学报, 2004, (03) :317-328
[5]   长江流域一次暴雨过程中的不稳定条件分析 [J].
周玉淑 ;
邓国 ;
黄仪虹 .
气象学报, 2003, (03) :32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