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平武地震及其应力场的初步探讨

被引:4
作者
尤德雄
机构
[1] 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地质队
关键词
应力场; 地震; 松潘; 震源机制解; 震源机制; 主压应力; 平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运用有限单元方法反演了松潘、平武(以下简称松平)三次强震的迁移过程。初步探讨在均匀边界外力作用下沿虎牙关断裂应力场调整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松平地震活动明显受近东西向区域应力场控制,而且与震区特定边界条件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57 / 46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的地震地质特征 [J].
唐荣昌 ;
陆联康 .
地震地质, 1981, (02) :41-47+85
[2]   四川松潘—平武地震前后的地壳垂直形变 [J].
陈基汾 ;
吕松金 .
地震学报, 1980, (04) :356-367
[3]   构造应力方向与震源机制解 [J].
黄忠贤 ;
王恩福 ;
刘长义 ;
何承恩 ;
张包 .
地震学报, 1980, (02) :147-152
[4]   震源应力场、形变场和倾斜场 [J].
罗灼礼 .
地震学报, 1980, (02) :169-185
[5]   华北地区地震迁移规律的数学模拟 [J].
王仁 ;
何国琦 ;
殷有泉 ;
蔡永恩 .
地震学报, 1980, (01) :32-42
[6]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 [J].
汪素云 ;
陈培善 .
地球物理学报, 1980, (01) :35-45
[7]   余震震源机制变化的原因 [J].
魏柏林 .
地球物理学报, 1980, (01) :25-34
[8]   中国大陆地震的应力调整场动态模型 [J].
刘百篪 .
地震地质, 1979, (03) :24-40
[9]   岷江上游地区第四纪构造应力状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J].
杨景春 ;
邓天岗 ;
王元海 ;
闻学泽 .
地震地质, 1979, (03) :68-75
[10]   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单元法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J].
殷有泉 ;
曲圣年 ;
刘钧 .
地质科学, 1979, (03) :236-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