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类固醇外用的副作用

被引:4
作者
朱文元
卞春及
机构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 酒渣样皮炎; 毛囊; 毛细血管扩张; 副作用; 皮肤萎缩; 红色丘疹; 异位性皮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1.皮肤萎缩:表皮和真皮变得菲薄,常透见树枝状的静脉。多见于患异位性皮炎的儿童的四肢关节屈面、成人银屑病患者及老年人。但发生的部位是从腹股沟扩展到阴囊、肛周和腋窝。阴囊和小腿等衣服摩擦部位多诉有痛感。由于长期持续外用含氟的皮质类固醇或应用封闭包扎法(ODT)而引起的。也可因持续性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而发生。多见于局部注射的部位,也有沿淋巴管呈索状萎缩,或者在淋巴管分布部位见到萎缩。此外当去炎松不当地肌内注射,药液进入脂肪组织内,可引起脂肪组织的萎缩,常可见在肩部及臀部形成凹陷斑。上述皮肤萎缩停止皮质类固醇外用,多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69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