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研究进展

被引:57
作者
李文革 [1 ]
李倩 [2 ]
贺小香 [2 ]
机构
[1] 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2]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还田方式; 理化性状; 生物学效应;
D O I
10.16498/j.cnki.hnnykx.2006.01.017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秸秆还田是有效利用秸秆资源的途径,其还田方式可分为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两种。秸秆还田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提高酶的活性。但它也存在抑制作物生长,传播病虫害和环境污染等弊端。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4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秸秆还田的方法和推广措施探讨
    刘雪
    邵红侠
    [J]. 河南农业, 2004, (05) : 42 - 42
  • [2] 稻草还田与环保
    谭周进
    [J]. 湖南农业, 2003, (05) : 15 - 15
  • [3] 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系统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江永红
    宇振荣
    马永良
    [J]. 土壤通报, 2001, (05) : 209 - 213
  • [4] 不同供氮水平对根际微生物量氮及微生物活度的影响
    庞欣
    张福锁
    王敬国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0, (04) : 476 - 480
  • [5] 作物残体培肥土壤的研究进展
    耿玉辉
    吴景贵
    李万辉
    姜岩
    [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2) : 76 - 79+85
  • [6] 试论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
    顾绍军
    王兆民
    孙皓
    胡祥英
    方鸿国
    [J]. 江苏农业科学, 1999, (06) : 56 - 58
  • [7] 作物秸秆还田的现状与展望
    杨文钰
    王兰英
    [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2) : 211 - 216
  • [8] 浅论秸秆还田
    傅雨露
    [J]. 现代农村科技, 1998, (03) : 24 - 25
  • [9] 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
    沈裕琥
    黄相国
    王海庆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8, (01) : 48 - 53
  • [10]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培肥效果的研究
    李焕珍
    张忠源
    杨伟奇
    李纪柏
    张继宏
    潘贺玲
    李福祥
    徐萍
    刘乙俭
    金福兰
    王永清
    [J]. 土壤通报, 1996, (05) : 213 -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