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就业增长的行业特征研究——来自2002-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证据

被引:7
作者
牟俊霖 [1 ]
赖德胜 [2 ]
机构
[1] 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就业弹性; 平均就业乘数; 边际就业乘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1 [劳动力]; F223 [投入产出分析];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20201 ;
摘要
本文以三次经济普查中的行业从业人员数据为基础,用2002、2005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分析研究我国42个行业的就业弹性、就业乘数,并分解出各因素对2002-2007年期间就业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稳定就业以传统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为基础,扩大就业以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为主;资源垄断性行业劳动成本上升较快,提高劳动收入不利于就业,而传统服务业中的低工资行业提高劳动收入不会减少就业;加快资源性垄断行业和社会性服务业的改革,加强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扩大居民消费,特别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对促进就业增长有积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 / 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我国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与就业弹性的实证分析 [J].
刘军丽 .
统计与决策, 2009, (09) :92-94
[2]  
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output-inflation tradeoffs. Lucas,Robert E. The American Economist . 1973
[3]   中国就业弹性究竟有多大?——兼论金融危机对就业的滞后冲击 [J].
丁守海 .
管理世界, 2009, (05) :36-46
[4]  
Input-Output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A critical Appraisal. Rose,Adam,Stephen Casler. Economic Systems . 1996
[5]   辽宁、浙江就业情况的SDA比较研究 [J].
谢立志 ;
佟仁城 ;
许健 .
管理评论, 2006, (01) :19-21+9+63
[6]   中国第三产业各行业就业潜力的实证研究 [J].
叶明霞 ;
陈锦华 ;
熊一鹏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7, (02) :117-120
[7]   中国就业结构演变的SDA分析 [J].
张华初 .
中国人口科学, 2008, (02) :42-49+95
[8]   利用结构分解技术(SDA)建立投入产出偏差分析模型 [J].
宋辉 ;
王振民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 (05) :109-112
[9]   1997-2001年我国就业增长的因素分析 [J].
翟银燕 .
当代财经, 2003, (10) :13-16
[10]   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 [J].
张车伟 ;
蔡昉 .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05) :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