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同伴效应研究述评:概念、模型与方法

被引:45
作者
杜育红
袁玉芝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同伴效应; 研究方法; 因果推断;
D O I
10.19512/j.cnki.issn2096-2088.2016.03.005
中图分类号
G40-05 [教育与其他科学的关系、教育学分支];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教育中的同伴效应是指宿舍、班级、年级或学校内同伴的背景、行为及产出对学生产出或行为的影响。教育中的同伴效应起初使用的是同质性模型,即认为无论个体如何选择同伴,总效益是不变的,同伴效应是一种零和现象。进而发展到异质性模型,即认为同伴效应对不同个体的作用结果是不一样的,通过合理的分配能够提高总效益。研究方法则从以普通最小二乘法为主的统计关联研究,发展到借助于随机实验、自然实验以及准实验的因果推断研究。同伴效应的研究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相关教育政策,获得最优组织学校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9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SocialDynamics.2Moffitt,Robert.Cambridge.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