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中的社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以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21
作者
莫延芬
机构
[1]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社区利益补偿机制; 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S759.9 [自然保护区];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90705 ;
摘要
为促进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其他类似自然保护区提供借鉴,在探讨生态旅游中社区利益补偿的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以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社区利益补偿的背景及面临的问题,并构建了生态旅游中的社区利益补偿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3+58 +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重塑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补偿渠道 [J].
蒋姮 .
环境经济, 2009, (Z1) :47-50
[2]   乡村旅游发展与文物古迹资源开发方式选择 [J].
蒋满元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8, (02) :101-104
[3]   国外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J].
邓冰 ;
吴必虎 .
旅游学刊, 2006, (04) :84-88
[4]   社区生态旅游研究述评 [J].
武春友 ;
卢小丽 ;
柳振万 .
管理学报, 2004, (01) :32-36+2
[5]   如何发展社区生态旅游?——泰国Huay Hee村社区生态旅游(CBET)的经验 [J].
何艺玲 .
旅游学刊, 2002, (06) :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