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心理及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被引:3
作者
叶兰仙
王欢
王有德
张兰
梁德胜
郭岩
机构
[1] 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
[2] 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抗抑郁药; 心理障碍; 神经症性障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1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者是否需合并抗抑郁剂治疗及不同抗抑郁剂对脑卒中后心理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完成观察治疗者87例。对3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NS)及修订的巴氏指数量表(MBI)进行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CNS评分比较,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丙米嗪组与对照组及帕罗西汀组与丙米嗪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MBI评分比较,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丙米嗪组与对照组及帕罗西汀组与丙米嗪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HAMD评分比较,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丙米嗪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帕罗西汀组与丙米嗪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AMA评分比较,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及丙米嗪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帕罗西汀组与丙米嗪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帕罗西汀与丙米嗪对焦虑、抑郁症状有效率为87%及85%,明显优于对照组缓解率47%,帕罗西汀、丙米嗪和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率分别为90%,70%,57%(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丙
引用
收藏
页码:6826 / 682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 [J].
李正侠 ;
张微微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13) :1944-1945
[2]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J].
郭克锋 ;
杨文清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05) :718-720
[3]   氟西汀对脑卒中抑郁患者不同时期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J].
程丰 ;
邵国富 ;
包仕尧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01) :108-109
[4]   日常生活活动评估及临床应用进展 [J].
燕铁斌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3, (05) :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