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太湖水生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被引:46
作者
何俊 [1 ,2 ]
谷孝鸿 [1 ]
刘国锋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东太湖; 水生植物; 水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2006-2007年对东太湖网围养殖区及航道水生植物种群结构和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采样区内共有水生植物10种,其中沉水植物6种﹑浮叶植物3种﹑漂浮植物1种;养殖区植物种类较单一,耐污染、再生能力强以及水质净化能力好的金鱼藻﹑狐尾藻和伊乐藻在养殖区呈优势种分布;航道和敞水区优势种类为苦草和马来眼子菜.从水生植物生物量变化来看,9月生物量最高,平均为2882.4±748.8g/m2;养殖区水生植物生物量高于航道和敞水区,两个网区平均可达1251.2±1012.7g/m2、993.9±968.6g/m2.水生植物与水环境相互关系来看,温度、透明度和pH等水体物理环境因子对水生植物季节生长和光合作用具有重要影响;水生植物具有吸收水体氮磷营养盐和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从而改善了东太湖水质,同时植物季节性生长以及空间分布差异也影响水质时空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790 / 79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东太湖典型湖区水环境特征时空变化分析 [J].
张蓉 ;
杨龙元 ;
谷孝鸿 ;
崔广柏 .
水利学报, 2007, (S1) :597-605
[2]   不同营养状态下金鱼藻的生理响应 [J].
王珺 ;
顾宇飞 ;
朱增银 ;
武斌 ;
尹大强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2) :337-340
[3]  
东太湖伊乐藻的营养繁殖及对渔业污水的净化[J]. 谷孝鸿,陈开宁,胡耀辉.上海环境科学. 2002(01)
[4]  
东太湖伊乐藻的营养繁殖及对渔业污水的净化[J]. 谷孝鸿,陈开宁,胡耀辉.上海环境科学. 2002 (01)
[5]   东太湖河蟹网围养殖的环境效应 [J].
吴庆龙 ;
陈开宁 ;
胡耀辉 ;
李文朝 .
农业环境保护, 2001, (06) :432-434+442
[6]   蟹、鱼网围混养对草型湖泊氮磷平衡的影响 [J].
施炜纲 ;
王博 ;
周昕 .
湖泊科学, 1999, (04) :363-368
[7]   保安湖沉水植被恢复及其渔业效益 [J].
金刚 ;
李钟杰 ;
刘伙泉 ;
温周瑞 ;
陈洪达 .
湖泊科学, 1999, (03) :260-266
[8]   东太湖水生植被及其沼泽化趋势 [J].
张圣照 ;
王国祥 ;
濮培民 ;
千金良·达哉 .
植物资源与环境, 1999, (02) :2-7
[9]   武汉东湖受控生态系统中水生植被恢复结构优化及水质动态 [J].
马剑敏 ;
严国安 ;
罗岳平 ;
李益健 ;
余荆意 ;
张进忠 .
湖泊科学, 1997, (04) :359-363
[10]   东太湖茭黄水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探讨 [J].
李文朝 .
湖泊科学, 1997, (04) :364-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