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沉积物特点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7
作者
乔培军
邵磊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3] 上海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粒度; 沉积速率; 末次冰期以来; 南海;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3.02.011
中图分类号
P736.22 [历史海洋学、海洋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对南海南部接近湄公河三角洲中陆坡上的MD01 2392站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和粒度分析,揭示出该站位上部12 8m地层包含了完整的末次冰期约7万年以来的沉积旋回。其MIS4期以来的沉积速率是南海南部已知站位柱状样中最高的,呈现冰期高而间冰期低的特征;并发现沉积物中Ti、Si、Fe和Al等元素含量在冰期时高,推测与低海面时期具较高的陆源物质输入有关。元素Sr、Ba、Ca的含量分布与CaCO3的相似,冰期低、间冰期和全新世高;推测冰期低值是陆源和非CaCO3物质稀释作用的结果。粒度分析表明粉砂(2~63μm)是该站陆源物质的主要成分,粗组分(>63μm)主要出现在MIS2的早、晚期,指示有浊流沉积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南海南部约30ka来沉积有机质的生物输入特征 [J].
贾国东 ;
彭平安 ;
房殿勇 ;
汪品先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1, (01) :7-11
[2]   末次冰期以来南海深水区的沉积速率 [J].
黄维 ;
汪品先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1) :13-17
[3]   南沙群岛海区有机碳沉积作用与古生产力估算 [J].
吴时国,涂霞,罗又郎,郑范 .
热带海洋, 1995, (04) :58-66
[4]  
南海晚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M].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 业治铮,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