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甄别

被引:17
作者
申晓梅
谭远发
边慧敏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性别歧视; 工作能力; 个体异质性; 法律干预;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0.10.001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本文以2008年度"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山东省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Probit模型和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考察了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和工资状态。结论是:女大学生在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中遭遇着就业机会和工资的双重歧视。故,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反性别歧视的法律干预;另方面还得靠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其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而得到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就业能力、实习经历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基于山东省2007届高校毕业生的实证检验 [J].
卿石松 ;
曾湘泉 .
中国人口科学, 2009, (06) :102-108+112
[2]   性别工资差别与人力资本——来自大学毕业生的经验分析 [J].
纪月梅 ;
秦蓓 .
世界经济文汇, 2004, (06) :13-22
[3]   求职与起薪: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J].
岳昌君 ;
文东茅 ;
丁小浩 .
管理世界, 2004, (11) :53-61
[4]  
Is Gender Pay Discrimination on the Wane?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1968-1989[J] .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 1996 (3)
[5]   SPECIFICATION ERROR IN PROBIT MODELS [J].
YATCHEW, A ;
GRILICHES, Z .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5, 67 (01) :13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