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6 条
污染企业/产业转移的特征、模式与动力机制
被引:29
作者:
戴其文
[1
,2
]
杨靖云
[1
]
张晓奇
[3
]
胡森林
[4
]
机构:
[1]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广西师范大学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
[3] 东南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
[4]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污染企业/产业;
转移特征;
转移模式;
动力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F121.3 [产业结构];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不仅重塑了区域发展格局,也改变了环境污染的分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探讨污染企业/产业转移对于污染治理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系统归纳了污染企业/产业的概念和类别,总结了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特征、模式和动力机制。研究表明:①官方文件、污染排放强度、污染排放规模是污染产业界定和分类的主要依据。②污染企业/产业在不同的地理尺度上形成不同的转移模式:在城市内部形成分散式外围区转移、集中式功能区转移、远离敏感区转移三种模式;在省内城市间呈现出由发达城市向欠发达城市、由环境规制强的核心区向环境规制弱的边缘区的转移特征。邻省转移模式以经济较发达和环境规制较强的省份为中心,向邻近省份扩散,并形成向多省交界处、由河流上游省份向下游省份、沿交通线向次级城市的三种转移路径。跨省转移形成成本导向型、市场扩张型和政策推动型三种模式。③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方向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和模式,包括区域、地理、经济、功能区、政策5种研究视角和15种转移方向。④污染企业的迁移方式包括整体迁移和部分迁移两种模式,后者包括迁移生产基地、工序外包、绿色并购与对外收购、建立子公司或分厂等。⑤影响污染企业/产业转移的因素既包括经济、社会、地理、政策等单因素,也包括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在多维的复杂影响机制中,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企业的异质性、空间集聚效应、制度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511 / 1533
页数:2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