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企业/产业转移的特征、模式与动力机制

被引:29
作者
戴其文 [1 ,2 ]
杨靖云 [1 ]
张晓奇 [3 ]
胡森林 [4 ]
机构
[1]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广西师范大学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
[3] 东南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
[4]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关键词
污染企业/产业; 转移特征; 转移模式; 动力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F121.3 [产业结构];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不仅重塑了区域发展格局,也改变了环境污染的分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探讨污染企业/产业转移对于污染治理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系统归纳了污染企业/产业的概念和类别,总结了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特征、模式和动力机制。研究表明:①官方文件、污染排放强度、污染排放规模是污染产业界定和分类的主要依据。②污染企业/产业在不同的地理尺度上形成不同的转移模式:在城市内部形成分散式外围区转移、集中式功能区转移、远离敏感区转移三种模式;在省内城市间呈现出由发达城市向欠发达城市、由环境规制强的核心区向环境规制弱的边缘区的转移特征。邻省转移模式以经济较发达和环境规制较强的省份为中心,向邻近省份扩散,并形成向多省交界处、由河流上游省份向下游省份、沿交通线向次级城市的三种转移路径。跨省转移形成成本导向型、市场扩张型和政策推动型三种模式。③污染企业/产业的转移方向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和模式,包括区域、地理、经济、功能区、政策5种研究视角和15种转移方向。④污染企业的迁移方式包括整体迁移和部分迁移两种模式,后者包括迁移生产基地、工序外包、绿色并购与对外收购、建立子公司或分厂等。⑤影响污染企业/产业转移的因素既包括经济、社会、地理、政策等单因素,也包括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在多维的复杂影响机制中,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企业的异质性、空间集聚效应、制度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511 / 1533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106 条
[1]   政绩考核、内生性环境规制与污染产业转移——基于中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余东华 ;
邢韦庚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9, 41 (05) :1-15
[2]   中国污染产业强度划分与区际转移路径 [J].
王丽萍 ;
夏文静 .
经济地理, 2019, 39 (03) :152-161
[3]   空间溢出视角下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的环境效应 [J].
刘宁宁 ;
孙玉环 ;
汤佳慧 ;
杜俊涛 .
环境科学学报, 2019, 39 (07) :2442-2454
[4]   山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机理 [J].
王亚平 ;
曹欣欣 ;
程钰 ;
任建兰 .
经济地理, 2019, 39 (01) :130-139
[5]   环境规制的空间外溢与中国污染产业投资区位转移 [J].
宋爽 .
西部论坛, 2019, 29 (02) :113-124
[6]   基于环境规制的污染企业区际间转移决策 [J].
郑云虹 ;
高茹 ;
李岩 .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01) :144-149
[7]   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空间转移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东部9省面板数据的实证测度 [J].
李杰 ;
艾莎莎 .
技术经济, 2018, 37 (11) :86-95
[8]   环境规制、政绩考核与企业选址 [J].
张彩云 ;
盛斌 ;
苏丹妮 .
经济管理, 2018, 40 (11) :21-38
[9]   环境规制、地方保护与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 [J].
田光辉 ;
苗长虹 ;
胡志强 ;
苗健铭 .
地理学报, 2018, 73 (10) :1954-1969
[10]   基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污染企业区际间转移决策研究 [J].
郑云虹 ;
高茹 ;
李岩 .
工业技术经济, 2018, 37 (10) :13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