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 条
护理人员采血环节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监测
被引:13
作者:
钱云
袁素娥
李春辉
刘芬
王曙红
机构:
[1]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来源:
关键词:
职业暴露;
职业防护;
血源传播性疾病;
锐器伤;
静脉采血;
动脉采血;
医务人员;
医院感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7 [护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11 ;
摘要:
目的探讨护士采血过程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具体环节,以及源患者感染状况,为制定职业暴露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11年8月—2013年9月护士采血环节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89例次,包括静脉采血75例次,动脉采血14例次。采血操作环节职业暴露居前3位的是拔针后管塞穿刺针回弹(25例次,28.09%)、操作结束集中二次清理垃圾(18例次,20.22%)、血液体液皮肤黏膜接触(13例次,14.61%)。经检测,源患者确定感染43例次(48.31%),感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戊型肝炎病毒(HEV)、梅毒螺旋体(TP)、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等血液接触感染病原体中的一项或多项;源患者未感染46例次(51.69%)。经科学处理,发生采血环节职业暴露的护士均未发生感染。结论开发安全型采血针,锐器使用后第一时间放入锐器盒,采血操作戴手套等防护用品,以及实施标准预防和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是降低临床护理人员采血环节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重要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490 / 492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