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因材施教”原则之反思
被引:15
作者
:
冯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沈阳师范学院
冯茁
机构
:
[1]
沈阳师范学院
来源
:
教育研究与实验
|
1996年
/ 02期
关键词
:
班级授课制;
契约主义;
个别教学;
课堂教学;
个人教学;
教学方式;
道德观;
功利主义道德;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
儿童;
道德要求;
教育家;
教育工作者;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G420 [教学研究和改革];
学科分类号
:
040102 ;
摘要
:
<正>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因材施教”原则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并分析其与现代教学过程相冲突的具体原因,力求达到对其客观、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一、“因材施教”主要是与个别教学相适应的原则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便是“因材施教”一语之由来。虽然孔子并没有在理论上明确提出“因材施教”,但却是很好地实践了这一原则并对后世教学产生深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孔子采用“因材施教”原则,有其合理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5
页数:4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