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18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道路的反思

被引:2
作者
马涛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18世纪; 中西方经济发展道路; 大分流; 产权制度; 经济政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19 [世界经济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3 ;
摘要
18世纪以后中国走上了与西方不同的内卷式发展道路,主要原因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产权制度、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所致。由于实行中央专制集权体制、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缺乏效率的相关制度安排等,阻碍了民间资本的积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西方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使得他们十分重视商业贸易活动和向外开拓殖民地,其经济政策思想从一开始就表现为以私人经济为本位,以私人家政为核心。政府采取重商政策刺激了社会经济的增长,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孕育和成长,最终导致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东西方社会发展的"大分流"。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地理环境与中国古代传统水利 [J].
徐海亮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4, (02) :78-82
[2]   中华文明形成的地理条件分析 [J].
毛曦 .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2002, (03) :12-16
[3]   中华文化“隔绝机制”的地理基础 [J].
冯天瑜 .
学术月刊, 1989, (01) :53-59
[4]   论清代前期的土地占有关系 [J].
李文治 .
历史研究, 1963, (05) :75-108
[5]   明末清初(1620—1720年)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地租和土地集中 [J].
陈振汉 .
经济研究, 1955, (03) :124-139
[6]  
大分流[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 彭慕兰, 2003
[7]  
不幸的观念[M]. 东方出版社 , (英)海耶克(Hayek, 1991
[8]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美)诺思(North, 1991
[9]  
礼记集解[M]. 中华书局 , (清)孙希旦撰, 1989
[10]  
资本论[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著,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