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生理特性、产量及其N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31
作者
李娟 [1 ]
黄平娜 [2 ]
刘淑军 [2 ]
张建峰 [1 ]
姜慧敏 [1 ]
秦道珠 [2 ]
文石林 [2 ]
杨俊诚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减施氮肥; 施肥模式; 农艺学性状; 产量; 氮肥农学利用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水稻品种金优207为材料,对不施氮肥(T1)、试验区当地农民习惯氮肥用量(T2:尿素,纯N187.5 kg/hm2)和在农民习惯施氮量基础上减量配施氮肥(T3:氮减少20%,30%农民习惯用化肥+20%习惯用量的有机肥+30%习惯用量的缓释肥,纯N 150kg/hm2)3种施肥模式下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生理特性、产量及其N肥农学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施氮处理间相比,T3处理的水稻产量较T2有所提高,农艺学性状更优,证明在农民习惯施氮水平上减施20%和20%有机替代及30%的缓释肥的施肥模式是可行的。T3减施氮肥使水稻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提高了30.79%,植株各生育期的株高、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与总生物量增加;单株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以及实际产量也有所提高。说明只要合理配施,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氮肥用量还存在较大的减施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3+195 +19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氮肥减施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易琼
    张秀芝
    何萍
    杨利
    熊桂云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5) : 1069 - 1077
  • [2] 不同缓控释肥料减氮对洞庭湖区双季稻田氮流失与作物吸收的影响
    田发祥
    纪雄辉
    石丽红
    刘昭兵
    彭华
    [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 31 (02) : 220 - 223
  • [3] 大白菜减氮增效栽培试验
    廖欣军
    李海林
    [J]. 湖南农业科学, 2008, (02) : 46 - 48
  • [4] 水稻减氮施肥综合效益研究
    周江明
    余华波
    毛建芬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9) : 260 - 263
  • [5]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政策和措施
    朱兆良
    孙波
    杨林章
    张林秀
    [J]. 科技导报, 2005, (04) : 47 - 51
  • [6] 不同生态环境下水稻基因型产量形成与源库特性的比较研究
    王勋
    戴廷波
    姜东
    荆奇
    曹卫星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4) : 615 - 619
  • [7] 合理使用化肥 充分利用有机肥 发展环境友好的施肥体系
    朱兆良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3, (02) : 89 - 93
  • [8]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彭少兵
    黄见良
    钟旭华
    杨建昌
    王光火
    邹应斌
    张福锁
    朱庆森
    Roland Buresh
    Christian Witt
    不详
    [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09) : 1095 - 1103
  • [9] 黄淮海平原典型集约农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初探
    高旺盛
    黄进勇
    吴大付
    李新平
    [J]. 生态农业研究, 1999, (04) : 43 - 45
  • [10] 我国北方农用氮肥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调查
    张维理
    田哲旭
    张宁
    李晓齐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5, (02) : 82 -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