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海洋细菌对赤潮藻的细胞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26
作者
徐金森
郑天凌
郭清华
连玉武
机构
[1]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赤潮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海洋细菌; 细胞生物量; 抑藻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1 [水产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 ,研究了两种海洋杆菌属细菌S7 (Bacillusmegaterium)和S10(B.halmapulus)对赤潮藻 (Alexandriumtamarense(Lebour)Balech)的细胞生物量 (细胞密度及叶绿素含量 )的影响。结果显示 ,细菌滤液对藻细胞增殖的影响与细菌浓度、细菌的种属特性以及藻细胞自身的生长阶段有关。其中 ,细菌浓度较高的C1 处理 (2×1010个/ml)对藻细胞生物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浓度较低的C2 和C3 处理 (2×109,2×108 个/ml)则显示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对于同一种赤潮藻 ,S10 在抑制或促进的程度和倾向上均比S7 的更为明显。不管是抑制或促进作用 ,在藻细胞的生长前期 (10d)时比后期 (18d)的更为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0+67 +6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微生物在海洋污染环境中的生物修复作用 [J].
郑天凌 ;
庄铁城 ;
蔡立哲 ;
田蕴 ;
郭楚玲 ;
徐美珠 ;
李少菁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2) :524-534
[2]   南海赤潮有毒甲藻链状-塔马亚历山大藻的分子鉴定 [J].
陈月琴 ;
屈良鹄 ;
曾陇梅 ;
齐雨藻 ;
郑磊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9, (03) :106-112
[3]   赤潮科学中藻菌关系研究的若干进展 [J].
连玉武 ;
王艳丽 ;
郑天凌 ;
洪华生 .
海洋科学, 1999, (01) :35-38
[4]   海洋病毒在微生物食物环中的重要作用 [J].
王斐 ;
郑天凌 ;
洪华生 .
海洋科学, 1998, (04) :41-43
[5]   赤潮发生机理研究──海洋原甲藻的氮营养生理特征 [J].
黄晓航 ;
史冬梅 ;
张京浦 ;
刘海航 ;
吴超元 .
海洋与湖沼, 1997, (01) :33-38
[6]   细菌在浮游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J].
李福东 ;
张诚 ;
邹景忠 .
海洋科学, 1996, (06) :30-33
[7]   有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在厦门地区虾塘引起赤潮 [J].
林元烧 .
台湾海峡, 1996, (01) :16-18
[8]   大鹏湾几种赤潮甲藻的分类学研究 [J].
齐雨藻 ;
钱锋 .
海洋与湖沼, 1994, (02) :206-210+235
[9]  
Attached and free-living bacteria: Production and polymer hydrolysis during a diatom bloom[J] . M. Middelboe,M. S?ndergaard,Y. Letarte,N. H. Borch.Microbial Ecology . 1995 (3)
[10]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NTIALGAL SUBSTANCES PRODUCED BY PSEUDOMONAS-AERUGINOSA [J].
DAKHAMA, A ;
DELANOUE, J ;
LAVOIE, MC .
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1993, 5 (03) :297-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