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大气PM2.5和PM10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199
作者
包贞 [1 ]
冯银厂 [2 ]
焦荔 [1 ]
洪盛茂 [1 ]
刘文高 [1 ]
机构
[1]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2]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大气; PM2.5; PM10; 化学质量模型(CMB); 来源解析; 杭州;
D O I
10.19316/j.issn.1002-6002.2010.02.012
中图分类号
X831 [大气监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2006年在杭州市两个环境受体点位采集不同季节大气中PM2.5和PM10样品,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了其质量浓度和多种化学成分,包括21种无机元素、5种无机水溶性离子以及有机碳和元素碳等,并据此构建了杭州市PM2.5和PM10的源与受体化学成分谱;用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解析其来源。结果表明,杭州市PM2.5和PM10污染较严重,其年均浓度分别为77.5μg/m3和111.0μg/m3;各主要源类对PM2.5的贡献率依次为机动车尾气尘21.6%、硫酸盐18.8%、煤烟尘16.7%、燃油尘10.2%、硝酸盐9.9%、土壤尘8.2%、建筑水泥尘4.0%、海盐粒子1.5%。各主要源类对PM10贡献率依次为土壤尘17.0%、机动车尾气尘16.9%、硫酸盐14.3%、煤烟尘13.9%、硝酸盐粒8.2%、建筑水泥尘8.0%、燃油尘5.5%、海盐粒子3.4%、冶金尘3.2%。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采暖季北京大气PM10中硫酸盐与硫氧化率的观测研究
    温天雪
    王跃思
    张凯
    [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 (05) : 584 - 589
  • [2] 杭州市区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分析
    洪盛茂
    焦荔
    包贞
    [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 (05) : 571 - 577
  • [3] 济南市环境空气中TSP和PM10来源解析研究
    冯银厂
    吴建会
    朱坦
    白志鹏
    闫怀忠
    谭晓哲
    [J].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2) : 1 - 5
  • [4] 北京氨源排放及其对二次粒子生成的影响
    彭应登
    杨明珍
    申立贤
    [J]. 环境科学, 2000, (06) : 101 - 103
  • [5] 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新技术的应用──TEDA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实例[J]. 朱坦,白志鹏,陈威,谢晓玲.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6(01)
  • [6] 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新技术的应用──TEDA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实例[J]. 朱坦,白志鹏,陈威,谢晓玲.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6 (01)
  • [7] Annual report for theRobbins particulate study[R. Watson J G,Chow J C,Kohl S D, et al. . 1999
  • [8] SourceApportionment of Ambient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and Coarse Particulate Matter in Urban Areas ofJiaozuo,China. Yinchang Feng,Yonghua Xue,et al. J.Air&Waste Manage Assoc . 2007
  • [9] Review of receptor model fundamentals. Ronald C Henry.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