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调查的西昆仑山典型区多年冻土分布研究

被引:7
作者
李昆 [1 ]
陈继 [1 ]
赵林 [2 ,3 ]
张秀敏 [1 ]
庞强强 [2 ,3 ]
方红兵 [2 ,3 ]
刘广岳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西昆仑山; 典型区; 综合调查; 冻土下界; 分布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14 [冻土学];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西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势起伏大,气候干旱严寒.为了解其多年冻土分布状况,以219国道大红柳滩到奇台达坂之间的沿线区域作为西昆仑山典型区,以野外冻土钻探、坑探、物探为主要调查手段,综合分析该区域多年冻土分布的下界.对现场调查数据的初步分析表明,该区域多年冻土阳坡下界在海拔4 800m,阴坡下界在海拔4 650m,东西坡下界在海拔4 700m.依据上述冻土下界的分布规律,以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通过ArcGIS软件建立了西昆仑山典型区的多年冻土分布模型,实现了对研究区域多年冻土分布的模拟.对该区域的研究结果表明:典型区内多年冻土的分布面积为3 136.3km2,占区域总面积的89.4%.结果与青藏高原冻土图在该区域的截图相比,多年冻土的面积略有增加.对比分析模拟图和截图后发现,基于实际调查的多年冻土模拟分布图更准确的描述了河谷的融区,而截图的多年冻土分布界限较为粗糙,缩小了喀喇喀什河支沟融区,人为放大了219国道大红柳滩到奇台达坂之间的宽谷融区.
引用
收藏
页码:447 / 4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Permafrost distribution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under scenarios of climatic change.[J].Oleg A. Anisimov;Frederick E. Nelson.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1996, 1
[2]  
Origin8.0实用教程.[M].肖信; 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  
中国冻土.[M].周幼吾等著;.科学出版社.2000,
[4]   基于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的青藏高原温泉区域的冻土分布制图 [J].
张秀敏 ;
南卓铜 ;
吴吉春 ;
杜二计 ;
王通 ;
游艳辉 .
冰川冻土, 2011, 33 (05) :1088-1097
[5]   等效高程方法在祁连山区高山/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模型中的应用 [J].
李静 ;
盛煜 ;
吴吉春 ;
王杰 ;
张波 ;
叶柏生 ;
张秀敏 ;
秦翔 .
冰川冻土, 2011, (02) :357-363
[6]   疏勒河源区的多年冻土 [J].
吴吉春 ;
盛煜 ;
李静 ;
王杰 .
地理学报, 2009, 64 (05) :571-580
[7]   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区域分布计算机模拟与制图 [J].
吴青柏 ;
李新 ;
李文君 .
冰川冻土, 2000, (04) :323-326
[8]   高海拔多年冻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模型 [J].
李新 ;
程国栋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2) :185-192
[9]   青藏高原东部冻土分布特征 [J].
王绍令 ;
罗祥瑞 ;
郭鹏飞 .
冰川冻土, 1991, (02) :131-140
[10]   西昆仑山甜水海两个钻孔的研究及其意义 [J].
李世杰 ;
李树德 .
冰川冻土, 1991, (02) :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