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湿地松栽培区区划和基地布局的研究

被引:9
作者
陈启基,茹正忠,潘文,龙应忠,魏柏松
机构
[1] 广东省林科所,湖南省林科所,江西省林科所
关键词
湿地松,引种生长,栽培区区划,基地布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246 [湿地松];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在全国湿地松引种区划分为3个栽培带的基础上,根据湿地松在各省(区)不同地域的生长和生产力差异,以及栽培、经营等条件,跨带区划为3类栽培区。Ⅰ类栽培区又分为3个亚区(Ⅰ1~Ⅰ3),其平均地位指数(标准年龄20年)分别为16以上,14~16,14,平均年公顷蓄积生长量分别为12.0,10.5,9.0m3。Ⅱ类栽培区分为2个亚区(Ⅱ1~Ⅱ2),平均地位指数12~14和12,平均年公顷蓄积生长量8.25m3和7.5m3。Ⅲ类栽培区,平均地位指数10,平均年公顷蓄积生长量6.0m3。在栽培区区划的基础上,对湿地松重点发展基地进行了布局,在全国共区划出16个片,包括11个省(区)的676个县市,其中属重点基地县市504个。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湿地松.[M].广东省林业厅;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编;朱志淞;丁衍畴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9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M].地图出版社 编制.地图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