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侧臭氧垂直分布与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

被引:20
作者
陈闯 [1 ]
田文寿 [1 ]
田红瑛 [1 ]
霍彦峰 [1 ]
舒建川 [1 ]
谢飞 [1 ]
宣越健 [2 ]
万小伟 [2 ]
机构
[1] 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研究部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臭氧分布; 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 反气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1.33 [臭氧层];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臭氧和温度探空廓线,结合NCEP/NCAR资料、TOMS臭氧总量卫星观测资料和NOAA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资料,通过个例分析探讨了影响青藏高原(下称高原)附近臭氧垂直分布的因子和过程。结果表明,动力过程是影响高原上空臭氧垂直分布的主要因子,特别是中高纬度高臭氧浓度的空气向南入侵会导致高原上空臭氧浓度的升高,影响高原上空臭氧低谷的范围大小和形态;尽管大气化学过程对高原上空的平流层下层臭氧垂直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高原上空的平流层臭氧变化与温度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还发现,对流层上层的强反气旋系统,特别是中高纬度阻塞高压的边缘有明显的平流层空气向对流层入侵,从而导致对流层内臭氧浓度的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295 / 30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青藏高原及附近区域穿越对流层顶的质量和臭氧通量研究 [J].
王卫国 ;
梁俊平 ;
王颢樾 ;
樊雯璇 .
高原气象 , 2010, (03) :554-562
[2]   北极臭氧损耗对东亚中高纬地区初春地面气温影响的转折点分析 [J].
郑明华 ;
付遵涛 ;
陈哲 .
高原气象, 2010, 29 (02) :412-419
[3]   平流层臭氧纬向分布季节变化和行星波的关系 [J].
郑彬 ;
陈月娟 ;
施春华 .
高原气象 , 2006, (03) :366-374
[4]   GPSO3和Vaisala臭氧探空仪平行施放比对结果的初步分析 [J].
王庚辰 ;
孔琴心 ;
宣越健 ;
万小伟 ;
陈洪滨 ;
马舒庆 ;
赵琼 .
应用气象学报, 2004, (06) :672-680
[5]   国产GPSO与芬兰Vaisala臭氧探空仪的比对试验 [J].
宣越健 ;
马舒庆 ;
陈洪滨 ;
王庚辰 ;
孔琴心 ;
赵琼 ;
万小伟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3) :394-399
[6]   北半球春季大气臭氧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温度和环流场的影响 [J].
郭品文 ;
朱乾根 ;
刘宣飞 .
高原气象, 2001, (03) :245-251
[7]   大尺度山地上空的臭氧低值及地面加热 [J].
邹捍 ;
郜永祺 ;
周立波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8, (03) :18-26
[8]   中国地区臭氧总量变化与青藏高原低值中心 [J].
周秀骥 ;
罗超 ;
李维亮 ;
史久恩 .
科学通报, 1995, (15) :1396-1398
[9]   北半球臭氧总量与平流层环流关系的分析 [J].
郑光 ;
吴统文 ;
贺慧霞 ;
瞿章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91, (03) :277-286
[10]  
Cross-tropopause mass exchange associated with a tropopause fold event over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J] . Min Zhang,Wenshou Tian,Lei Chen,Daren Lü.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201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