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公共精神培育研究

被引:8
作者
祝丽生
机构
[1] 中共绍兴市委党校
关键词
乡村社会; 公共精神; 培育; 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 基层民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传统乡村公共精神是在中国独特的社会结构与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为维护乡土社会稳定、保障农民生产积极性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一方面,传统公共精神的式微和现代公共精神尚未形成造成乡村内在的认同复杂,农民公共参与意识淡薄,农村公共活动较少;另一方面,公共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推进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的现实价值。因而,需要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发挥农民主体价值、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建立多元公共服务体系等路径重新构建乡村公共精神,通过积极探索乡村社会的良性治理以化解乡村社会建设中的诸多难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在政府与社会之间.[M].周庆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2]  
使民主运转起来.[M].帕特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  
皇权与绅权.[M].费孝通; 等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4]  
吾国与吾民.[M].林语堂;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5]  
中国文化要义.[M].梁漱溟;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6]  
中国士绅 : 城乡关系论集.[M].费孝通; 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7]  
乡土重建.[M].费孝通; 著.岳麓书社.2011,
[8]  
清代地方政府.[M].范忠信;晏锋译;瞿同祖著;.法律出版社.2003,
[9]  
生育制度.[M].费孝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0]   公共精神研究的中国视野 [J].
杨四海 ;
程倩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5, 31 (04) :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