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与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19
作者
张嵩
张尚权
白春学
机构
[1]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肺科,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肺科,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肺科上海,现在山东省立医院呼吸科,上海,上海
关键词
抗原提呈细胞; 杀伤细胞; 抗代谢药,抗肿瘤; 肿瘤辅助疗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0.5 [肿瘤治疗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 (DC)与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IK)细胞共培养后 ,共培养细胞 (DC CIK细胞 )的表型、体外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的变化 ,并探讨CIK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提取 3名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常规诱导出DC与CIK细胞后 ,将其共培养 ,动态观察CIK细胞和DC CIK细胞增殖活性和表型变化 ;并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测定其体外细胞毒活性 ;(2 ) 80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 2组 ,分别在前肢腋下接种A5 4 9肺腺癌细胞和BEL 74 0 4肝癌细胞。 10d后分别选择荷A5 4 9和BEL 74 0 4瘤大小相似的裸鼠各 30只 ,全部一次性腹腔注射化疗药物后 ,每组再随机分成 3组。①单独化疗组 ;②CIK治疗组 ;③DC CIK治疗组 ,每组 10只。单独化疗组注射化疗药物后不再进行任何处理 ,另 2组分别于化疗后的第 2、4、6、8、10天腹腔注射CIK细胞和DC CIK细胞进行免疫治疗。结果  (1)经DC作用后的CIK细胞CD+ 3 CD+ 56双阳性细胞和CD+ 8细胞的数量明显升高 ;(2 )DC CIK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快于同源CIK细胞 ,DC CI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远高于CIK细胞 ;(3)在肿瘤的治疗中 ,CIK细胞可提高化疗的效果。化疗后 2 5d ,CIK治疗组和DC CIK治疗组肿瘤受抑制的程度均明显大于单独化疗组 ,DC CIK组大于CIK治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率20年变化趋势和近期预测分析 [J].
李连弟 ;
鲁凤珠 ;
张思维 ;
牧人 ;
孙秀娣 ;
皇甫小梅 ;
孙杰 ;
周有尚 ;
欧阳宁慧 ;
饶克勤 ;
陈育德 ;
孙爱明 ;
薛志福 ;
夏毅 .
中华肿瘤杂志, 1997, (01)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