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义与正义的鸿沟:构建现代中国法律的伦理基础

被引:5
作者
沈敏荣
机构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伦理与法律伦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义; 正义:伦理;
D O I
10.16514/j.cnki.cn43-1506/c.2016.06.002
中图分类号
B82-051 [道德与政治、道德与法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现代社会的实质在于社会繁荣与其成员的成长并行不悖,它强调如何依人的不同特点而自由发展。法律正义一方面需要保障多元发展之"义"的实现,另一方面需要在这种多元之"义"的基础上,归纳出共同的"公义"或"正义",这正是现代法律的基本使命。由此,现代社会伦理可以归纳为"道"(Truth)、"德"(Virtues)、"义"(Righteousness)、"正"(Justice)、"权"(rights)的内在逻辑,这种伦理模式可以厘清各种传统思想、实践、经验是否符合现代性。中国传统中有丰富的"义"的思想,如何开发与整合,并使之升华为"正义"正是现代化的基本使命。缺乏正义思想传统的中国,在法律的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先天不足的窘境,而现代社会所释放出来的人的自然属性、自利理性、物质欲望,没有法律正义的约束,必然加剧社会的礼崩乐坏、纲常沦丧。现代化的制度改造任重道远,唯有抓住"道"(真理)和"义"(正义)两个支点,才不会迷失方向,而这两点正是目前我国转轨时期伦理建设的弱点和需要着力加强之处。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仁的价值与时代精神.[M].沈敏荣; 著.人民出版社.2011,
  • [2] 明夷待访录.[M].(明) 黄宗羲; 著.中华书局.2010,
  • [3] 淮南子.[M].(汉) 刘安; 撰.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 [4] 近思录.[M].(宋) 朱熹; (宋) 吕祖谦; 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 [5] 市民社会与法律精神.[M].沈敏荣; 著.法律出版社.2008,
  • [6] 墨子校注.[M].孙启治点校;吴毓江撰;.中华书局.2006,
  • [7] 法律的不确定性.[M].沈敏荣著;.法律出版社.2001,
  • [8] 道德情操论.[M].[英]亚当·斯密(Adam Smith) 著;蒋自强等 译.商务印书馆.1997,
  • [9] 荀子集解.[M].(清)王先谦 著.中华书局.1988,
  • [10] 不应忽视欧洲文学中的日耳曼文化根基
    张竹筠
    [J]. 学术交流, 2007, (02) : 183 -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