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政策对中国贸易顺差影响研究

被引:8
作者
项松林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贸易收支; 贸易顺差; 最优跨时贸易;
D O I
10.19337/j.cnki.34-1093/f.2010.05.006
中图分类号
F752.6 [进出口贸易概况]; F821.0 [货币政策];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最优跨时消费的基础上,建立国际货币政策影响贸易收支的短期和长期理论模型,使用该模型对中国1979—2008年的贸易收支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元的过度发行是造成中国贸易顺差的重要因素;短期内,使用人民币升值的办法对平衡中国贸易收支的作用较小;消费不足不能解释中国长期的贸易收支问题,长期的贸易收支是最优跨时贸易的结果,体现出中国与其它国家贸易的互补性、互利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关于贸易顺差原因的理论思考 [J].
张二震 ;
安礼伟 .
当代经济管理, 2009, 31 (04) :1-6
[2]   国际资本流动与跨期消费模式:基于中美两国跨期贸易模型的启示 [J].
张碧琼 .
国际金融研究, 2009, (04) :64-71
[3]   中国贸易顺差成因研究——基于跨时最优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 [J].
赵文军 ;
于津平 .
经济研究, 2008, 43 (12) :29-38
[4]   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的原因、现状及未来展望 [J].
王晋斌 ;
李南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 (11) :19-25
[5]   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与发展趋势研究 [J].
张家胜 ;
祁春节 .
财经研究, 2007, (08) :28-40
[6]   从资源禀赋角度看我国贸易顺差 [J].
余芸春 .
经济管理, 2007, (05) :19-22
[7]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研究:对中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的理论思考 [J].
卢锋 .
世界经济, 2006, (11) :3-10+95
[8]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效应分析:1994-2004 [J].
盛朝晖 .
金融研究, 2006, (07) :22-29
[9]   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 [J].
余永定 ;
覃东海 .
世界经济, 2006, (03) :31-41
[10]   中国货币政策行为传导的动态模型检验?——1993年~2002年的实证分析 [J].
赵进文 ;
高辉 .
南开经济研究, 2004, (03) :9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