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与全国人大预算监督——基于1998-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的文本分析

被引:5
作者
赵早早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常委会; 预算监督; 文本分析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12.3 [预算、决算]; F239.44 [国家审计];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1202 ; 120201 ;
摘要
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计署作为行政机构的内部监督机构,都被赋予相应的权力来监督与审查中央政府预算。全国人大预算监督涵盖预算全过程,其中对于中央政府预算执行结果或决算的审查工作,主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而审计署的审计工作主要是一种事后的预算监督。这两种不同的预算监督机制,在中国政治体制下究竟体现为何种关系?本文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1998-2014年"中央政府年度决算审计报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财经委"年度决算书面审查报告"等公开发表的文件进行分析,客观揭示国家审计与全国人大预算监督之间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可以产生并且已经产生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两种预算监督制度可以在优势互补的情况下形成合力。这对推动中国政府预算改革走向深入,构建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将起到积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地方人大如何借力审计开展预算审查监督 [J].
张俊英 .
吉林人大, 2013, (06) :19-20
[2]   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 [J].
刘家义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6) :60-72+206
[3]   试论人大与国家审计关系的发展与深化 [J].
杨肃昌 .
人大研究, 2003, (10) :4-8
[4]   试论人大财经监督与政府审计监督两种模式的对接和应用 [J].
刘善冬 .
人大研究, 2003, (10) :8-11
[7]  
为人民看好“钱袋子”[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马骏,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