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放大效应的估计

被引:12
作者
章文波
周雍年
谢礼立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黑龙江哈尔滨
[3] 黑龙江哈尔滨
[4] 黑龙江哈尔滨
关键词
场地效应; 参考场地; 线性反演法; 遗传算法; 地震动;
D O I
10.13197/j.eeev.2001.04.001
中图分类号
P315.9 [工程地震];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利用唐山地区9个台站得到的13次近场地震记录分析了场地放大效应。其中一些台站位于废弃的地下煤矿坑道内,最深的一个台站在地下 822 m处。首先检验确定了地面反射波对地下场地的入射波没有很大影响,然后利用地下基岩场地台站(- 822 m)作参考场地,用线性反演法来同时分离震源、传播途径和局部场地效应。结果发现:在 1至 10Hz的频段上S波品质因子Qs基本上与频率成正比;与以地面基岩场地作参考场地所得的结果相比较,地面基岩场地的反应并不是一常数,它在大于 6 Hz的高频段上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在本文的研究事例中,在6至 10 Hz的频段上这个放大系数约为2至4。这表明由于地面基岩场地本身的放大作用,将导致在作场地地震动预测时会低估地震作用。最后采用一种新的非参考场地法,即遗传算法,用w2震源模型来估计绝对场地效应。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对大多数台站场地来说,所得的绝对场地效应与以地下基岩台站作参考场地所得的相对场地效应十分一致。这表明在作场地地震动分析时,当仔细考虑了反射波对入射波的影响后,地下或井下基岩场地是比地面基岩场地更合适的参考场地.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Irikura(1989),Source parameters of the 1983 Japan Sea earthquake sequence. Iwata,T.and K. Journal of Physics of the Earth .
[2]  
Aki(1986|Site amplification of coda waves from local earthquakes in central California!J].Bull.Seim. Phillips,W.S.and K. Society of America .
[3]  
Boatwright (1994),Ground motion,amplification,geology,and damage from the 1989 Loma Prieta earthquakein the city of San Francisco. Seekings.L.C.and J.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