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北天山地区活动逆断裂-褶皱带构造与潜在震源区估计
被引:41
作者
:
杨晓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杨晓平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邓起东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培震
徐锡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徐锡伟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于贵华
冯先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冯先岳
机构
: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来源
:
地震地质
|
1998年
/ 03期
关键词
:
天山,逆断层,褶皱带,隐伏断坡;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542.1 [];
学科分类号
:
070904 ;
摘要
:
北天山山前逆断裂-褶皱带是典型的大陆内部活动挤压构造,该地区的地表活动构造、隐伏活动构造及活动背斜都受地下深处近水平滑脱断层控制。对1906年玛纳斯地震(M7.7)的发震构造、地表变形与破裂特征和山前活动逆断裂带上古地震的研究表明,北天山山前隐伏活动深断坡具备大地震发生的构造条件,大致以金钩河为界分为东西两段,相应地构成两个大地震潜在震源(M8)。山前第2条玛纳斯逆断裂-褶皱带和第3条独山子逆断裂-褶皱带中的各个活动背斜,以及西湖隆起等可能是8个中强地震的潜在震源(M6)。
引用
收藏
页码:2 / 8
页数:7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