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特征比较

被引:4
作者
陈辉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
关键词
格氏栲; 人工林; 天然林; 群落特征;
D O I
10.13324/j.cnki.jfcf.2009.02.014
中图分类号
S718.542 [];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福建三明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的植物区系和群落特点进行研究,并与临近的格氏栲天然林群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 200 m2格氏栲人工林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42种,少于相同面积的天然林群落(87种)。种子植物属的热带成分在2个群落中均占优势,人工林群落热带属比例(87.50%)高于天然林(76.56%)。高位芽植物在2个群落中均占优势,人工林群落高位芽植物比例(71.43%)小于天然林(89.66%)。格氏栲人工林层次结构简单,乔木层树种单一,灌木层和草本层发育较差,物种少,乔木层、灌木层和层外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低于天然林群落;天然林群落层次结构复杂,乔木层树种多,有3个亚层,灌木层发达,有2个亚层,种类较多,草本层发育较差。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植物组成特征分析 [J].
宋育红 ;
邱瑾 ;
阮训清 ;
李家和 .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5, (03) :18-22
[2]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净生产力 [J].
杨玉盛 ;
陈光水 ;
林鹏 ;
黄荣珍 ;
陈银秀 ;
何宗明 .
生态学报, 2003, (09) :1719-1730
[3]   蒙古栎群落叶型的分析 [J].
于顺利 ;
马克平 ;
陈灵芝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1) :151-153
[4]   中国珍稀格氏栲林的数量特征 [J].
刘金福 ;
洪伟 ;
樊后保 ;
赖世文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2, (01) :14-19
[5]   藤本植物生活型系统的修订及中国亚热带东部藤本植物的生活型分析 [J].
蔡永立 ;
宋永昌 .
生态学报, 2000, (05) :808-814
[6]   天然格氏栲林皆伐火烧后栽建柏林区系组成变化研究 [J].
游水生,何宗明,郑燕明,张春能 .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6, (01) :20-23
[7]   福建三明格氏栲群落的结构特征 [J].
樊后保 .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6, (01) :14-19
[8]   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Ⅱ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 [J].
马克平 ;
黄建辉 ;
于顺利 ;
陈灵芝 .
生态学报, 1995, (03) :268-277
[9]   福建三明瓦坑的赤枝栲林 [J].
林鹏 ;
丘喜昭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1986, (04) :24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