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福建省水库底栖动物及渔业利用前景
被引:11
作者
:
黄道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库渔业研究所
黄道明
杨汉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库渔业研究所
杨汉运
林永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库渔业研究所
林永泰
栾建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库渔业研究所
栾建国
陈郁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库渔业研究所
陈郁敏
林清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库渔业研究所
林清俤
机构
:
[1]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库渔业研究所
[2]
福建省水利厅
来源
:
湖泊科学
|
1995年
/ 02期
关键词
:
水库;
底栖动物;
渔业利用;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S964.6 [水库养鱼];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1989年4月至1990年1月对福建省33座不同类型水库底栖动物的调查,获各类底栖动物8科30属49种。并对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分布特点与水库水环境关系进行了初步揭示;根据底栖动物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对调查水库进行了营养分类,提出了合理的渔业利用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7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西藏阿里地区动植物考察报告.[M].青海省生物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79,
[2]
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论文集.[M].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中国委员专家办公室编;.科学出版社.1965,
[3]
青海省湟水中摇蚊科新记录
颜京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
颜京松
王基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
王基琳
[J].
昆虫分类学报,
1982,
(03)
: 233
-
238
[4]
武昌东湖地区摇蚊科昆虫的研究
王士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
王士达
钱秋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
钱秋萍
谢翠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
谢翠娴
[J].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77,
(02)
: 227
-
240
[5]
白洋淀的摇蚊幼虫及二新种记述
颜京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生物研究所
颜京松
叶沧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生物研究所
叶沧江
[J].
昆虫学报,
1977,
(02)
: 183
-
198
[6]
中国水栖寡毛类的研究 Ⅱ.新疆的仙女虫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梁彦龄
[J].
动物学报,
1964,
(04)
: 643
-
652
←
1
→
共 6 条
[1]
西藏阿里地区动植物考察报告.[M].青海省生物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79,
[2]
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论文集.[M].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中国委员专家办公室编;.科学出版社.1965,
[3]
青海省湟水中摇蚊科新记录
颜京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
颜京松
王基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
王基琳
[J].
昆虫分类学报,
1982,
(03)
: 233
-
238
[4]
武昌东湖地区摇蚊科昆虫的研究
王士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
王士达
钱秋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
钱秋萍
谢翠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
谢翠娴
[J].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77,
(02)
: 227
-
240
[5]
白洋淀的摇蚊幼虫及二新种记述
颜京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生物研究所
颜京松
叶沧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生物研究所
叶沧江
[J].
昆虫学报,
1977,
(02)
: 183
-
198
[6]
中国水栖寡毛类的研究 Ⅱ.新疆的仙女虫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梁彦龄
[J].
动物学报,
1964,
(04)
: 643
-
65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