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中天然产甲烷菌富集培养与生物气产出模拟

被引:44
作者
王爱宽 [1 ]
秦勇 [1 ,2 ]
林玉成 [3 ]
兰凤娟 [1 ]
杨松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云南省煤田地质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褐煤; 厌氧细菌; 产甲烷菌; 生物气; 模拟实验;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0.01.013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采用厌氧培养方法,在云南省昭通褐煤样品中成功地培养富集了活性厌氧细菌,并进一步开展了为期60天的生物气生成模拟实验,分析了生物气的生成规律、物质组成和成因机制。结果揭示:3件褐煤样品中均有活性厌氧细菌存在,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主,活性硫酸盐还原菌极其微少,说明昭通盆地褐煤层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生化环境,有利于产甲烷菌的繁盛;生物气的生成经历了生气量缓慢增长、显著增高、趋于减缓三个阶段,表明产甲烷菌在经历了第一阶段缓慢繁殖后,其数量和活性在第二阶段达到较高水平;3件煤样生气量和生气历程存在一定差别的原因,可能在于原煤中活性产甲烷菌数量以及显微组分组成方面存在差异,褐煤生物气生成过程至少存在两个以上的生气高峰阶段。模拟实验中产生的生物气几乎全部由CH4和CO2组成,且CH4占主要部分,几乎没有检测到重烃气。甲烷气体δ13C1和δD的平均值均处于生物甲烷碳、氢同位素组成的正常分布范围。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煤层气的形成演化、成因类型及资源贡献”课题研究进展 [J].
陶明信 ;
解光新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19 (06) :894-896
[2]   淮南潘集、张集煤矿次生生物气地球化学特征 [J].
张小军 ;
陶明信 ;
王万春 ;
马锦龙 ;
石亚军 .
天然气工业, 2008, (07) :34-38+133
[3]   阜新盆地煤层气成因分析 [J].
朱志敏 ;
沈冰 ;
崔洪庆 ;
周家云 .
地质科技情报, 2007, (03) :67-70
[4]   厌氧消化中的产甲烷菌研究进展 [J].
公维佳 ;
李文哲 ;
刘建禹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6) :838-841
[5]   生物气研究新进展与勘探策略 [J].
张水昌 ;
赵文智 ;
李先奇 ;
黄海平 ;
苏爱国 ;
帅燕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90-96
[6]   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生成及其资源意义 [J].
张小军 ;
陶明信 ;
王万春 ;
段毅 ;
史宝光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4, (02) :166-171
[7]   中国煤层气地质研究进展与述评 [J].
秦勇 .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3) :339-358
[8]   云南昆明盆地浅层天然气开发远景 [J].
刘兴毅 .
贵州地质, 2000, (03) :170-175
[9]   中国煤层甲烷稳定碳同位素分布与成因探讨 [J].
秦勇 ;
唐修义 ;
叶建平 ;
焦思红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0, (02) :113-119
[10]   煤的厌氧降解产气作用 [J].
李明宅 ;
张辉 .
天然气工业, 1998, (02) :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