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文化生态视域下的精英流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被引:7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文兴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富利
机构
:
[1]
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
来源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年
/ 16卷
/ 08期
关键词
:
乡村文化精英;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生态;
文化精英再生;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
05 ;
0503 ;
摘要
:
社会转型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面临消失的巨大危机,其制度上的原因在于文化精英名录制度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在文化生态理论下蠡测文化精英的流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只有不断恢复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健全非物质文化保护制度的若干配套设施,在内生动力层面培育乡村本土的文化精英,围绕文化精英不断提高乡村向心力,修复其在乡土社会传播文化、引领价值的功能,重塑民间文化精英再生机制,方能真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向可持续发展的传承之路。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地方民俗精英的地位与作用[J]. 汤晓青.文化遗产研究. 2014(01)
[2]
新乡村建设运动与社会转型时期的乡土复兴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富利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0
(04)
:181
-185
[3]
听取蛙声一片
[J].
朱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朱汐
.
中国企业家,
2014,
(02)
:98
-101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生产性保护”转向“生活性保护”
[J].
胡惠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胡惠林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媛
.
艺术百家,
2013,
(04)
:19
-25
[5]
后申报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忧与思
[J].
刘志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刘志军
.
思想战线,
2011,
37
(05)
:62
-66
[6]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克服“反公地悲剧”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谭宏
.
江汉论坛,
2010,
(09)
:140
-144
[7]
乡村精英与乡村文化的建设
[J].
何兰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何兰萍
;
殷红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殷红春
;
杨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杨勇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6)
:542
-545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类学透视
[J].
刘志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
刘志军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9
(05)
:36
-45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大众参与——以主客位视角为中心的探讨
[J].
刘志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
刘志军
.
文化艺术研究,
2009,
2
(02)
:7
-13
[10]
我国农村社会转型中的精英能动性及其局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贺飞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2)
:53
-56
←
1
2
→
共 20 条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地方民俗精英的地位与作用[J]. 汤晓青.文化遗产研究. 2014(01)
[2]
新乡村建设运动与社会转型时期的乡土复兴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富利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0
(04)
:181
-185
[3]
听取蛙声一片
[J].
朱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朱汐
.
中国企业家,
2014,
(02)
:98
-101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生产性保护”转向“生活性保护”
[J].
胡惠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胡惠林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媛
.
艺术百家,
2013,
(04)
:19
-25
[5]
后申报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忧与思
[J].
刘志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刘志军
.
思想战线,
2011,
37
(05)
:62
-66
[6]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克服“反公地悲剧”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谭宏
.
江汉论坛,
2010,
(09)
:140
-144
[7]
乡村精英与乡村文化的建设
[J].
何兰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何兰萍
;
殷红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殷红春
;
杨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杨勇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6)
:542
-545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类学透视
[J].
刘志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
刘志军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9
(05)
:36
-45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大众参与——以主客位视角为中心的探讨
[J].
刘志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
刘志军
.
文化艺术研究,
2009,
2
(02)
:7
-13
[10]
我国农村社会转型中的精英能动性及其局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贺飞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2)
:53
-56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