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示踪沙实验的原理与进展

被引:5
作者
贾建军
高抒
汪亚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人工示踪沙实验; 沉积物搬运; 活动层厚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14 [泥沙动力学、河流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人工示踪沙实验是进行沉积物搬运研究的一种独立方法,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人工示踪沙实验有三种主要方法(即空间积分法、时间积分法和连续投放法),可用以获得活动层厚度、垂向和水平扩散系数、输运率等定量参数,并进行不同输沙公式进行对比验证,在海底稳定性分析、港湾冲淤、工程措施影响评价等方面都有应用价值。通过加强实验的物理边界、沉积物活动层厚度、实验的时空尺度、充分混合状态、示踪沙回收率、沉积物搬运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可望使人工示踪沙实验的理论更加完备,更具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热带风暴过程中珊瑚礁坪示踪砂运移的现场实验研究附视频 [J].
刘新安 ;
崔金瑞 ;
王文海 ;
杨玉娣 .
海洋与湖沼, 1999, (03) :315-320
[2]   蓬莱西庄海滩示踪砂试验研究 [J].
王文海 .
黄渤海海洋, 1994, (01) :19-27
[3]   放射性示踪沙在研究泥沙运动中的应用 [J].
陈进兴 .
海洋湖沼通报 , 1985, (02) :72-78
[4]  
海岸地貌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王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