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学理内核、中国要义与体制支撑

被引:5
作者
高传胜 [1 ]
李善同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供给侧改革; 包容性创新; 包容性治理; 包容性发展;
D O I
10.16110/j.cnki.issn2095-3151.2019.03.001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新时代、新形势、新矛盾要求中国加快高质量发展。在学理上,高质量发展是对高速度增长的超越,它追求的目标不仅是经济增长速度,还包括更趋多元、包容与可持续的众多维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应在深化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的同时,增强产业自主能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考虑到中国产业在国际上处于"双向挤压"的处境以及国内中低收入者数量庞大的现实状况,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向上与向下两个方向的创新并重,兼顾"顶天"与"立地"两个方面的需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尚需顺应阶段转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与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理解高质量发展:基本特征、支撑要素与当前重点问题 [J].
刘志彪 .
学术月刊, 2018, 50 (07) :39-45+59
[2]   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 [J].
金碚 .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04) :5-18
[3]  
发展经济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德怀特·H·波金斯, 2018
[4]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阿西莫格鲁, 2015
[5]  
释放印度的创新潜力[M]. 中信出版社 , (印) 杜茨, 2009
[6]  
新的企业模式[M]. 中信出版社 , (孟加拉) 尤努斯, 2008
[7]  
国家竞争优势[M]. 中信出版社 , (美) 波特,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