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玉西银矿床特征及成因

被引:15
作者
周济元
崔炳芳
陆彦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理工学院
关键词
银矿床,破碎蚀变岩型,玉西,新疆哈密;
D O I
10.16111/j.0258-7106.1999.03.003
中图分类号
P618.52 [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玉西银矿床产在中元古界长城系星星峡群黑云斜长片麻岩和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大理岩间的韧性剪切带、韧脆性破碎带中;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和似层状;矿石由辉银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石英和黄铁矿等40余种矿物组成;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和碳酸盐化;经历热液成矿期、叠加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矿质源自地壳浅部和深部岩石,介质来自地壳封存水、变质水和雨水的混合水,热源主要来自地壳圈层剪切热。在同构造、中低温、中低压、中低盐度、弱碱性、弱还原、浅成超浅成条件下形成破碎蚀变岩型银矿床。矿床具有矿质多源性、成矿多期性、环境差异性特点,可用构造动力作用同一性、空间范围协调性和多期成矿叠加性加以统一解释,构成同一成矿体系,对找矿有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7
页数:10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