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组织社会:中国式社会治理创新之道

被引:125
作者
叶敏
机构
[1]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政治; 社会; 组织; 社会治理创新;
D O I
10.16501/j.cnki.50-1019/d.2018.04.015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对中国式社会治理创新的准确把握,不仅需要历史视野的观照,而且需要放在一种宏观体制背景中加以把握。通过政党组织社会的理论框架来理解中国式社会治理创新之道,其逻辑起点是中国共产党是一种通过有效组织社会取得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使命型政党。这种使命型政党以有效组织社会为根本依靠力量,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极为重视对社会和自身的组织建设。之所以存在当代中国式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命题,是社会转型因素对执政党构成了系统性压力,要求政党变革新的机制和方式更好地组织社会,以适应市场化转型之后的执政环境和治理任务。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水利建设发展成就 [J].
米秋菊 ;
米勇 .
经济研究导刊, 2017, (27) :157-158
[2]   使命-责任体制:中国共产党新型政治形态建构论纲 [J].
唐亚林 .
南京社会科学, 2017, (07) :1-7
[3]   以外管外:人口流入型地区的参与式社会治理——以上海市奉贤区桥村为例 [J].
叶敏 ;
陈昌军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1 (03) :123-130
[5]   通道变迁:个体与公共组织的关联 [J].
张静 .
学海, 2015, (01) :50-58
[6]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模式与机制分析 [J].
于文丽 ;
蒲英霞 ;
陈刚 ;
王结臣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12, (02) :44-49
[7]  
转型、吸纳和渗透——挑战环境下执政党组织技术的嬗变及其问题[J]. 景跃进.中国非营利评论. 2011(01)
[8]   国家汲取能力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验 [J].
王绍光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1) :77-93+207
[9]   党、国家与社会:党实现领导核心作用的政治学思考 [J].
林尚立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1, (01) :14-19+43
[10]  
“金领驿站”打造楼宇党建新模式[N]. 沈则瑾.经济日报. 2017 (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