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鄂博碳酸岩墙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12
作者
舒勇
郑永飞
魏春生
周建波
杨学明
杨晓勇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 中国科学技术大
关键词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热液蚀变; 方解石; 白云石; 碳酸岩; 白云鄂博; 内蒙古自治区;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1.02.009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070901 ;
摘要
对内蒙古白云鄂博 REE- Fe- Nb矿床周围碳酸岩墙中共存的方解石和白云石进行了 C和 O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方解石和白云石的δ 13C值变化范围一致,均为- 3.5‰~- 7.3‰,落在正常地幔δ 13C值范围 (- 5‰± 2‰ )内;而它们的δ 18O值可分为两组,第Ⅰ 组为 9.5‰~ 18.0‰,第Ⅱ 组为 20.6‰~ 22.6‰,均远大于正常地幔δ 18O值范围 (5.7‰± 1.0‰ )。第Ⅰ 组低δ 18O值样品中共存白云石与方解石之间的 C和 O同位素分馏均为负值,因此处于热力学不平衡状态,指示它们自形成后受到过后期热液蚀变,与先前的岩石学观察一致。相反,第Ⅱ 组高δ 18O值样品中白云石与方解石之间的 C和 O同位素分馏均为正值,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指示它们自形成后未受到后期热液蚀变,因此可能沉淀于晚期低温高δ 18O值流体。第Ⅰ 组碳酸岩墙中白云石的 C和 O同位素组成不呈线性分布,指示碳酸岩浆并非由幔源碳酸盐与沉积碳酸盐混合形成。应用水-岩交换模型计算得到,第Ⅰ 组碳酸岩在侵位后经历了碳酸岩浆期后热液的不均一蚀变,蚀变温度约在 220~ 800℃之间,蚀变流体的 CO2/H2O比值较小 (1/500),但水 /岩比值变化较大 (10~ 400)。由于低温下方解石与热液之间的碳氧同位素交换速率大于白云石,导致这部分碳酸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白云鄂博赋矿白云岩与微晶丘和碳酸岩墙的碳氧同位素对比研究 [J].
杨晓勇 ;
章雨旭 ;
郑永飞 ;
杨学明 ;
徐宝龙 ;
赵彦冰 ;
彭阳 ;
郝梓国 .
地质学报, 2000, (02) :169-180
[2]  
试论非常规超大型矿床物质组成、地质背景、形成机制的某些独特性——初谈非常规超大型矿床[J]. 涂光炽.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S2)
[3]   白云鄂博矿区周围火成碳酸岩岩墙地质特征 [J].
陶克捷 ;
杨主明 ;
张培善 ;
王文志 .
地质科学, 1998, (01) :74-84
[4]   碳酸盐矿物氧同位素分馏的理论研究 [J].
郑永飞 ;
周根陶 ;
龚冰 .
高校地质学报, 1997, (03) :2-16
[5]   内蒙古腮林忽洞群综合地层和白云鄂博矿床赋矿微晶丘 [J].
乔秀夫 ;
高林志 ;
彭阳 ;
章雨旭 .
地质学报, 1997, (03) :202-211+290
[6]   中国内蒙古中部的古板块构造 [J].
王荃 ;
刘雪亚 ;
李锦轶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91, (01) :1-15
[7]   沉积变质-热液交代型稀土、铁矿床的成因特征 [J].
王中刚 ;
李紹柄 ;
苏贤泽 .
地球化学, 1973, (01) :5-11
[8]  
白云鄂博矿床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著, 1988
[9]  
白云鄂博矿物学[M]. 科学出版社 , 张培善, 1986
[10]  
白云鄂博铁矿地质与勘探[M]. 地质出版社 , 李毓英著,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