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光质对黍子(Panicum miliaceum)叶绿体光系统发育及psbA基因转录物稳态含量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马建忠
娄世庆
匡廷云
黎家
童哲
汤佩松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黍子(panicum miliaceum); 光质; 叶绿体发育; psbA基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6 [黍、稷(糜子、黍子、粘糜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一种C4植物——黍子(Panicum miliaceum)为材料,在白光、红光、蓝光、远红光和黑暗5种不同条件下培养黍子幼苗,叶片采收后用于叶绿素积累、叶绿体吸收光谱、叶绿体低温荧光发射光谱和高分子量cpRNA积累的测定以及psbA基因的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白光、红光和蓝光下生长的黍子,它们的叶绿体都有功能完善的光合系统;而远红光下生长的黍子,已有光系统Ⅱ的发射峰,只是强度和波长都与白光、红光和蓝光下的有所不同;不同光质促进叶绿素积累和高分子量cpRNA积累的效率是平行的,其中红光较蓝光和远红光有效,而复合光(白光)的作用效果最好。当以白光诱导的积累量为100%时,可以分别求出不同光质诱导叶绿素积累和高分子量cpRNA积累的相对量,结果表明,高分子量cpRNA的积累对光的依赖性要比叶绿素积累对光的依赖性大得多。psbA基因的Northern Blot分析表明,不同光质下psbA转录物的积累与高分子量cpRNA的积累是一致的。据此我们推测,在黍子叶绿体的光诱导发育过程中,psbA的转录过程可能不受光信号的直接调控,而是受叶绿体整体发育状态的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464 / 4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光合作用器官的细胞生物学[M]. 科学出版社[日]石田政弘等 主编, 1986
[2]  
Wu N H, J C Cote and R Wu. Developmental Genetics .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