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及其农艺性状研究

被引:7
作者
罗梅浩 [1 ]
李潮海 [1 ]
郭线茹 [1 ]
刘春元 [1 ]
马保罗 [2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
[2] 加拿大农业部东部油料和谷物研究中心
关键词
转Bt基因玉米; 亚洲玉米螟; 抗性; 农艺性状;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06.04.005
中图分类号
S435.13 [玉米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以普通玉米杂交组合N3030、N4640为对照,通过盆栽接虫试验和田间调查,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玉米杂交组合N3030Bt和N4640Bt对亚洲玉米螟的抗虫效果和主要农艺性状变化。结果表明,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无驱避作用,但花叶率、茎秆和雌雄穗的受害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转Bt基因玉米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等与对照差异不大,秃尖长明显短于对照,穗粒数和产量明显高于对照。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6+25 +2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桃蛀螟越冬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格局 [J].
周洪旭 ;
乔晓明 ;
孙立宁 ;
郑佰平 ;
赵春生 .
华北农学报, 2004, (03) :106-109
[2]   Bt玉米杀虫蛋白含量的时空表达及对亚洲玉米螟的杀虫效果 [J].
王冬妍 ;
王振营 ;
何康来 ;
丛斌 ;
白树雄 ;
文丽萍 .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08) :1155-1159
[3]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J].
万永东 ;
谭映红 ;
王大鹏 .
吉林农业, 2004, (05) :20-21
[4]   生物制剂白僵菌防治玉米螟研究 [J].
季宏平 .
玉米科学, 2001, (02) :75-76
[5]   转Bt毒蛋白基因玉米及其抗虫性研究进展 [J].
杨春英 ;
宋建成 .
玉米科学, 2001, (01) :88-93
[6]   高粱条螟在春玉米上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J].
丁伟 ;
赵志模 ;
王进军 ;
张永毅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1) :13-15
[7]   亚洲玉米螟幼虫转移规律及防治适期研究 [J].
王桂跃 ;
卜卫良 .
科技通报, 1998, (02)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