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被引:7
作者
周毅
机构
[1]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关键词
中国特色城镇化; 城市化模式; 小康社会; "三农"非农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世界普遍规律与国情有机结合,形成中国城市化模式: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它是完整意义上的主动式、内生型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以及第三步发展战略的科学选择;同时也是"三农"非农化转移的根本出路、城乡融合的有效载体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工程。它面临机遇和挑战。历经家庭承包制、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等四个阶段的农村城镇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初级阶段。城镇化总体目标应与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应,必须澄清"问题论""限制论"和"均衡论"等认识误区,并根据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对东中西三大地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改革城镇化体系和制定科学政策,包括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劳动力市场培育、用地制度的完善、投融资新体制的建立和区划的重新调整等。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论中国小康社会 [J].
乌东峰 .
求索 , 2002, (06) :4-12
[2]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道路及其借鉴 [J].
孙超英 .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2, (05) :73-77
[3]   城镇化:中国现代化的方向性规定 [J].
申平华 .
湖南社会科学, 2001, (02) :47-50
[4]   城市化: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 [J].
李一 .
宁夏社会科学, 2001, (02) :31-33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 人民出版社 , 江泽民[报告],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