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培肥处理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67
作者
王媛
周建斌
杨学云
机构
[1] 不详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土壤有机氮组分; 氮素矿化势; 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揭示长期不同培肥处理对黄土高原南部土垫旱耕人为土(土)土壤有机氮组分、氮素矿化的影响以及有机氮组分对氮素矿化潜力的贡献。【方法】采用Stanford和Smith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测定了土19年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矿化氮的数量,并采用Bremner法测定了培养前、后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各处理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高低顺序为:氨基酸氮>非酸解氮>酸解未知氮>氨态氮>氨基糖态氮。与不施肥对照相比,长期单施化肥处理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幅度有限;化肥配施秸秆或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各有机氮组分含量,其中以氨基酸氮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化肥配施秸秆或有机肥处理降低了酸解有机氮占全氮的比例。化肥长期配施有机肥或秸秆,显著提高了土壤氮素矿化势(N0)以及矿化率,其中化肥配施有机肥土壤N0大于化肥配施秸秆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氮素矿化势N0与培养前后土壤氨基酸氮变化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酸解未知态氮和非酸解氮的变化量间的负相关关系未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化肥配施有机肥或秸秆,是提高土壤供氮潜力的有效手段;氨基酸氮是土壤可矿化态氮的主要贡献者。
引用
收藏
页码:1173 / 118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有机氮组分和有机碳的影响
    肖伟伟
    范晓晖
    杨林章
    孙波
    [J]. 土壤学报, 2009, 46 (02) : 274 - 280
  • [2] 长期不同施肥稻田土壤的氮素形态及矿化作用特征
    郝晓晖
    肖宏宇
    苏以荣
    吴金水
    胡荣桂
    [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7, (05) : 544 - 550
  • [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棕壤有机氮组分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
    查春梅
    颜丽
    郝长红
    关连珠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1) : 22 - 26
  • [4] Soil Organic N Forms and N Supply as Affected by Fertilization Under Intensive Rice Cropping System[J]. ZHANG Qi-Chun, WANG Guang-Huo and XIE Weng-Xia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Pedosphere. 2006(03)
  • [5]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酸解有机总氮的影响
    姜小凤
    张仁陟
    王玲英
    杨玉惠
    孙立军
    [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1) : 48 - 51
  • [6] 长期施肥与耕作对白浆土有机态氮组分的影响
    富东英
    田秀平
    薛菁芳
    韩晓日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6) : 1127 - 1131
  • [7] 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和微生物体氮的影响
    李世清
    李生秀
    邵明安
    郭大勇
    不详
    [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4, (06) : 859 - 864
  • [8] 可矿化氮与各有机氮组分的关系
    李菊梅
    李生秀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02) : 158 - 164
  • [9]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氮影响研究Ⅰ氮肥及其配施下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
    彭令发
    郝明德
    来璐
    不详
    [J]. 水土保持研究 , 2003, (01) : 53 - 54
  • [10] 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氮素行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附视频
    廖晓勇
    张杨珠
    刘学军
    陈新平
    张福锁
    [J]. 西南农业学报, 2001, (03) : 94 -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