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玉米茎腐病(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其致病性测定

被引:7
作者
吴全安
朱小阳
王晓鸣
R.L.Clark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2] NC- Plant Introduction Station USA
关键词
玉米; 茎腐病(青枯病); 腐霉菌; 镰刀菌;
D O I
10.13802/j.cnki.zwbhxb.1990.04.00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86年对中美两国玉米茎腐病(青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及其致病性测定,发现症状不仅相似,而且分离结果亦相似。Pythium的分离频率最高,中国和美国均为68.3%,其次为Fusarium,分别为35.3%和36.6%。用分离自北京的同一病株的茎基髓组织的86-77(P)和86-77(F)分别接种在成株期玉米根际土内,仅86-77(P)能使其出现类似田间症状,发病株率极高,再分离仍能获得类似原菌种。接种前,如用瑞毒霉(Ridomil)浸泡86-77(P)培养物,其致病力就丧失。根据Koch法则,Pythium graminicola Subram是此病的病原菌,而Fusariumgraminearum Schw.则不是,至少不是主要病原菌。
引用
收藏
页码:323 / 326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