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多维贫困测量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64
作者
李寻欢 [1 ,2 ,3 ]
周扬 [1 ,2 ,3 ]
陈玉福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区域多维贫困; 贫困地理学; 贫困地域系统; 深度贫困地区; 区域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贫困包括区域贫困和个体贫困,两者均具有多维属性。区域多维贫困是贫困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深度贫困地区是区域多维贫困的集中表现,是当前和未来脱贫攻坚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本文以空间贫困理论为基础,界定了贫困地域系统和区域多维贫困的概念,并探究了区域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据此,以中国334个深度贫困县为研究对象,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ESDA技术刻画了中国深度贫困地区的多维贫困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区域多维贫困是贫困地域系统发展演化过程中"人""地""业"三个核心要素耦合失调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特定地域在生态环境劣势、经济劣势、社会福利劣势上的综合表现,包括生态贫困、经济贫困和福利贫困3个维度。②深度贫困地区最"深"的地方在青藏高原,最"深"的短板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从单一维度的贫困指数来看,深度贫困地区的福利贫困指数(WPI)>经济贫困指数(EPI)>生态贫困指数(NPI),三者平均值分别为2.77、2.66、1.89,贫困人口社会福利供给不足和公共服务短缺是深度贫困地区最突出的问题;从多维贫困指数来看,青藏高原是区域多维贫困指数(RMP)的高集聚区或热点区,生态贫困、经济贫困和福利贫困程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③区域多维贫困指数能较好地揭示特定区域的贫困状况。在地理位置偏远、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区域劣势突出的地区,区域贫困和个体贫困在空间上高度重叠。
引用
收藏
页码:753 / 76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平原农区贫困地理格局及其分异机制——以安徽省利辛县为例 [J].
周扬 ;
李寻欢 .
地理科学, 2019, 39 (10) :1592-1601
[2]   黄土高原村域多维贫困空间异质性研究——以宁夏彭阳县为例 [J].
文琦 ;
施琳娜 ;
马彩虹 ;
王永生 .
地理学报, 2018, 73 (10) :1850-1864
[3]   中国县域贫困综合测度及2020年后减贫瞄准 [J].
周扬 ;
郭远智 ;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18, 73 (08) :1478-1493
[4]   为什么改变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状态的努力几乎全部失败? [J].
周瑾艳 .
科学通报, 2018, (07) :606-610
[5]   区域贫困的地理学分析 [J].
丁建军 ;
冷志明 .
地理学报, 2018, 73 (02) :232-247
[6]   地理学:从知识、科学到决策 [J].
傅伯杰 .
地理学报, 2017, 72 (11) :1923-1932
[7]   中国贫困村致贫因素分析及贫困类型划分 [J].
陈烨烽 ;
王艳慧 ;
赵文吉 ;
胡卓玮 ;
段福州 .
地理学报, 2017, 72 (10) :1827-1844
[8]   县域空间贫困的地理识别研究——以宁夏泾源县为例 [J].
刘小鹏 ;
李永红 ;
王亚娟 ;
郭占军 ;
郑芳 .
地理学报, 2017, 72 (03) :545-557
[9]   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精准扶贫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J].
何仁伟 ;
李光勤 ;
刘运伟 ;
李立娜 ;
方方 .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 (02) :182-192
[10]   中国贫困村测度与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J].
陈烨烽 ;
王艳慧 ;
王小林 .
地理研究, 2016, 35 (12) :2298-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