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被引:10
作者
邓子基
机构
[1] 厦门大学财政系
关键词
公共财政; “三农”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12 [中国财政];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体现,其本质内涵在于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治本之策,也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提供科学指导。几年来,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就现实与发展的角度看,财政支农在总量、结构、体制、方式等方面仍有待完善。国家财政部门进一步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通过改进财政支农方式和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等措施,公共财政必将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 / 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 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J].
金人庆 .
中国财政, 2006, (05) :8-14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思考 [J].
罗宏斌 .
商场现代化, 2006, (08) :281-282
[4]   财政体制创新是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J].
陈龙 .
理论视野, 2006, (01) :22-24
[5]   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 [J].
邓子基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6) :41-47+79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的由来 [J].
黄蕙 .
瞭望新闻周刊, 2005, (47) :18-20
[7]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M]. 党建读物出版社 , 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04